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环保减排 > 污染常识 > 正文

【两会】民革中央:擦亮地下水监测这双“眼睛”

发布日期:2023/3/15 19:28:50 浏览:13

来源时间为:2023-03-10

地下水环境保护是支撑水环境质量系统改善、实现水土污染协同防治的重要方面。地下水监测是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的“眼睛”。如何擦亮这双“眼睛”?今年全国两会上,民革中央专门提交提案,呼吁补齐地下水监测短板,确保地下水环境安全。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在《地下水管理条例》《“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均对“加强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网也日趋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相对比,当前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提案分析指出,一方面是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在新型地下水环境问题监测方面存在疏漏;另一方面是现有标准规范难以支撑国家级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与运行;此外,监测网信息化水平及其对环境管理的精细化支撑不足。

为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民革中央在提案中提出三方面对策建议。

首先要加强对新型地下水污染问题的监测评估。提案建议,将监测对象由传统污染物向新型污染物扩展,注重对新型污染物监测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在传统的地下水型水源地和七大类重点污染源监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页岩气开发、地热能利用等地下深层生产活动的影响,加强对人为扰动强烈的地下水超采区、回补区,以及依赖于地下水的生态脆弱区的监测。同时重视地表水-土壤-地下水的协同监测与评价。在填埋场、畜禽养殖场等典型源周边加强对新污染物的监测,合理设定常规指标、特征指标,确保例行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是建立健全“站网设计—建井采样—数据分析—运行维护”全链条的技术标准体系。提案呼吁,梳理分析国土与水利部门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系列技术指南文件,借鉴地表水等监测网络体系的建设路径,进一步完善满足地下水环境监测需求的点位设计、监测井建设、样品采集保护、数据分析及运行维护等各环节标准体系,实现对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与运行全流程的技术支撑。

三是协同推进数据的共享、信息化与深度挖掘,提升地下水污染风险的决策管理水平。提案进一步指出,建立基于污染源排放、水文地质、水质监测数据为一体的国家地下水环境数据库,构建监测数据采集传输、水质综合评价、污染趋势研判、预警预报与成果展示的信息化平台,深度挖掘基于“源-路径-汇”数据的污染成因与趋势规律,支撑污染源管理与环境治理,提升地下水生态环境监管水平。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周福志制图|邱凌

最新污染常识
  • 空气质量指导浓度再降!世卫组织发布最新《全球空气质量指南》空气质量指导浓度再降!世卫组织发布最新《全球空气05-30

    空气污染是当前人类健康面临的最大环境威胁之一,与气候变化并列。在接触方面,世界各地的差距正在加大,特别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由于大规模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极大依赖……

  • 南通市召开水污染物平衡核算评审会05-30

    来源时间为:2023-05-30水污染物平衡核算工作是“十四五”期间全省统一部署开展的量化分析城镇区域生活污水有效收集处理能力的创新型举措,是推进水环境源头治理……

  • 如何减少室内污染、保持空气清新05-29

    来源时间为:2023-05-29康汇医院指出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有效的减少疾病的发生。对于如何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康汇医院提供了以下几……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